顶岗实习周记

时间:2025-05-12 22:45:52
【精华】顶岗实习周记汇总十篇

【精华】顶岗实习周记汇总十篇

时间飞快,一个星期已经结束了,相信大家都倍感充实,收获良多吧,是时候在周记中好好总结过去的成绩了。那么好的周记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顶岗实习周记10篇,欢迎大家分享。

顶岗实习周记 篇1

老师您好:

这段时间,我所在的工程目前进行到正在安装一层预制板,浇注现浇混凝土现浇板。钢筋绑扎检验批资料、模板安装资料、混凝土原材料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混凝土配合比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混凝土配合比报告单、混凝土浇注令一起报给监理,监理检查后,签字同意,我们就可以浇注混凝土了。基础、基础构造柱、地圈梁的模板拆除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在浇注后的第一天就可以报给监理,监理同意,方可拆除模板。基础取芯试验,需要质量监督站的人员,到现场进行抽检、取样,出具试验报告。回填土,要分层夯实,分层送回填土,环刀取样的工具我们都是去实验室借,取过试样,一起送到质量检测室进行检测。最后一层的时候,质量检测室的人员,会到现场去取回填土,回去做检测回填土压实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一层墙体砌筑,我们需要报给监理,砌体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监理验收、签字,说明我们的砌体工程是符合设计及施工验收规范的。砌体砌筑的时候,电工要进场,将本能工程需要的线管,送到质量检测室进行检测,但是我们工程中使用的管材是甲方指定的亚通塑胶管材,此管材是全国免检的,他们会给我们提供管材出场合格证,和他们出具的材料复试报告。在墙体内敷设线管,我们需要做的是电线导管、电缆导管敷设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报给专业水电监理,监理进行检测。一层厨房、卫生间是现浇板,其余的均为预制板,预制板在进场的时候,需要提供原材试验报告,及出厂合格证,预制板还需要有张拉记录、28天抗压复试报告…预制板吊装前,需要质量监督站对所用的预制板各种型号的均做现场预制板抗压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在工程中,如果不合格,需要将本批次的所有预制板推出现场。我们需要做预制板吊装记录,预制结构检验批验收记录,报验给监理。楼梯和现浇板的模板拆除需要28天方可拆除。每个部位的试块及时送到质量检测室进行试块标准养护,28天由质量检测室出具试块抗压报告,我们同时要在现场做同条件养护试块,养护每个部位的时候,同条件试块也要进行养护。28天的时候,送到质量检测室进行检测,看是否合格,如果不合格,在工程主体结构验收的时候,需要进行全面检测。

在实习中,我认真学习,项目部人员对我都很照顾,请老师放心!

  您的学生:***

顶岗实习周记 篇2

这周,我们工地的隔壁工地有个工人从12楼掉到了5楼的安全上,项目部的领导和监理单位都对此进行了安全工作强调,我也学习到了不少施工现场作业安全知识:

1、悬挂标牌与安全标志。施工现场的人口处应当设置"一图五牌",即:工程总平面布置图和工程概况牌、管理人员及监督电话牌、安全生产规定牌、消防保卫牌、文明施工管理制度牌,以接受群众监督。在场区有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等危险部分应悬挂安全标志牌。

2、施工现场四周用硬质材料进行围档封闭,在市区内其高度不得低于1.8m.场内的地坪应当做硬化处理,道路应当坚实畅通。施工现场应当保持排水系统畅通,不得随意排放。各种设施和材料的存放应当符合安全规定和施工总平面图的要求。

3、施工现场的孔、洞、口、沟、坎、井以及建筑物临边,应当设置围档、盖板和警示标志,夜间应当设置警示灯。

4、施工现场的各类脚手架(包括操作平台及模板支撑)应当按照标准进行设计,采取符合规定的工具和器具,按专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搭设,并用绿色密目式安全全封闭。

5、施工现场的用电线路、用电设施的安装和使用应当符合临时用电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并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架设,严禁任意拉线接电。

6、施工单位应当采取措施控制污染,做好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工作。

7、施工现场应当设置必要的生活设施,并符合国家卫生有关规定要求。应当做到生活区与施工区、加工区的分离。

8、进入施工现场必须配戴安全帽;攀登与独立悬空作业配挂安全带。

顶岗实习周记 篇3

周一经理给开了一个全体员工大会,主题思想就一个经济危机,减员降薪。这样的一个主题听起来有点可怕,尤其对我这样新员工来说,会使人胆战心惊吧。

其实不然!当自己慢慢的听出其中的门道,我的心里,有点窃喜,有点压力,有点受宠若惊。公司在人员超编,负担沉重的情况下,仍是需要培养新生的后备力量最好在两三个月内适应下来,开始独立带项目;在一年内,成长起来,能够自如的应对各种项目。创造出更多的效益,勾兑出弱势的员工的效益水平,也对老的台柱子员工形成一定的震慑作用。你也啥项目都能带了,我看她谁还敢和我叫板!经理找我谈话的时候这样说。

在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城市里市调行业都是挺白领的,上级公司的督导都弄那么个英文名LauraSun、StevenZhang、MonicaWang什么什么的,发邮件沟通项目也都是星星点点的带着各种的英文缩写,都是专业的!这次会议上,经理说要向行业核心靠拢,先学习学习人家,给员工分个Team吧!所以,我就有了直属的组长,有了手把手教我的师傅。

师傅比我大几岁,毕业以来一直在公司,是和公司一起成长起来的元老啦(其实她可年轻,可漂亮啦,资格上的元老)。她的逻辑很清楚,做事很谨慎,不管是和上级公司或者客户沟通,还是和下面的访问员联络、培训,她都安排的井井有条、滴水不漏。她工作起来总是效率很高,主次分明,只是听从她的安排去做些活计,我都觉的做的莫名的顺利、有条理。事情的条条框框、利弊得失都给你安排的面面俱到。而且,师傅处理数据的本事,使用办公软件的技能,我也是老佩服的,我在这鼓弄鼓弄也写不好的,调不出来的,到她那里就像是有什么神奇的力量似的,一下就可以解决完了。我的座位也就是在她的旁边,从生活上到工作上的点点滴滴,她都很关照我,自己感觉像是她有一双大翅膀,给我支撑起一片号大的呵护。

分过组之后,我对自己的工作就更感觉的明了了,大多数情况下,都会是做组长的助理,帮助她处理各种的各方面的工作,比如处理问卷(编编号、打循环勾)、录入成功样本、沟通访问员、项目现场管理等等。

从经理到组长的,在给我铺一条平坦的成长的路。在一个私企里,在如今这个经济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下,在今年经济危机的宏观环境下,

受到如此的待遇,真的是,心底里的窃喜,使我欢喜了几天。同时,也感觉到了自己身上有了一份沉甸甸的似乎叫做责任的东西。

我,不会辜负对我寄予希望的一干人等的期望的,会好好的干下去,会努力的快速的成长起来的,给企业和我个人带来双赢。给父亲,家里,一 ……此处隐藏5329个字……从理论上知道图纸的组成,更多的是学会看图纸,从而学会算量。熟能生巧,只有多看图纸,多算量,才能够把预算学好,做好。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需要我的毅力,需要我的坚持。

顶岗实习周记 篇10

  一,我国数控系统的发展史

1.我国从1958年起,由一批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少数机床厂起步进行数控系统的研制和开发。由于受到当时国产电子元器件水平低,部门经济等的制约,未能取得较大的发展。

2.在改革开放后,我国数控技术才逐步取得实质性的发展。经过“六五"(81----85年)的引进国外技术,“七五”(86------90年)的消化吸收和“八五”(91~一-95年)国家组织的科技攻关,才使得我国的数控技术有了质的飞跃,当时通过国家攻关验收和鉴定的产品包括北京珠峰公司的中华I型,华中数控公司的华中I型和沈阳高档数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蓝天I型,以及其他通过“国家机床质量监督测试中心”测试合格的国产数控系统如南京四开公司的产品。

3.我国数控机床制造业在80年代曾有过高速发展的阶段,许多机床厂从传统产品实现向数控化产品的转型。但总的来说,技术水平不高,质量不佳,所以在90年代初期面临国家经济由计划性经济向市场经济转移调整,经历了几年最困难的萧条时期,那时生产能力降到50%,库存超过4个月。从1 9 9 5年“九五”以后国家从扩大内需启动机床市场,加强限制进口数控设备的审批,投资重点支持关键数控系统、设备、技术攻关,对数控设备生产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1 9 9 9年以后,国家向国防工业及关键民用工业部门投入大量技改资金,使数控设备制造市场一派繁荣。

二,数控车的工艺与工装削

数控车床加工的工艺与普通车床的加工工艺类似,但由于数控车床是一次装夹,连续自动加工完成所有车削工序,因而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合理选择切削用量

对于高效率的金属切削加工来说,被加工材料、切削工具、切削条件是三大要素。这些决定着加工时间、刀具寿命和加工质量。经济有效的加工方式必然是合理的选择了切削条件。

切削条件的三要素:切削速度、进给量和切深直接引起刀具的损伤。伴随着切削速度的提高,刀尖温度会上升,会产生机械的、化学的、热的磨损。切削速度提高20%,刀具寿命会减少1/2。

进给条件与刀具后面磨损关系在极小的范围内产生。但进给量大,切削温度上升,后面磨损大。它比切削速度对刀具的影响小。切深对刀具的影响虽然没有切削速度和进给量大,但在微小切深切削时,被切削材料产生硬化层,同样会影响刀具的寿命。

用户要根据被加工的材料、硬度、切削状态、材料种类、进给量、切深等选择使用的切削速度。

最适合的加工条件的选定是在这些因素的基础上选定的。有规则的、稳定的磨损达到寿命才是理想的条件。

然而,在实际作业中,刀具寿命的选择与刀具磨损、被加工尺寸变化、表面质量、切削噪声、加工热量等有关。在确定加工条件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对于不锈钢和耐热合金等难加工材料来说,可以采用冷却剂或选用刚性好的刀刃。

2. 合理选择刀具

1) 粗车时,要选强度高、耐用度好的刀具,以便满足粗车时大背吃刀量、大进给量的要求。

2) 精车时,要选精度高、耐用度好的刀具,以保证加工精度的要求。

3) 为减少换刀时间和方便对刀,应尽量采用机夹刀和机夹刀片。

3. 合理选择夹具

1) 尽量选用通用夹具装夹工件,避免采用专用夹具;

2) 零件定位基准重合,以减少定位误差。

4. 确定加工路线

加工路线是指数控机床加工过程中,刀具相对零件的运动轨迹和方向。

1) 应能保证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要求;

2) 应尽量缩短加工路线,减少刀具空行程时间。

5. 加工路线与加工余量的联系

目前,在数控车床还未达到普及使用的条件下,一般应把毛坯上过多的余量,特别是含有锻、铸硬皮层的余量安排在普通车床上加工。如必须用数控车床加工时,则需注意程序的灵活安排。

6. 夹具安装要点

目前液压卡盘和液压夹紧油缸的连接是靠拉杆实现的,如图1。液压卡盘夹紧要点如下:首先用搬手卸下液压油缸上的螺帽,卸下拉管,并从主轴后端抽出,再用搬手卸下卡盘固定螺钉,即可卸下卡盘。

  四,进行有效合理的车削加工

有效节省加工时间

Index公司的G200车削中心集成化加工单元具有模块化、大功率双主轴、四轴联动的功能,从而使加工时间进一步缩短。与其他借助于工作轴进行装夹的概念相反,该产品运用集成智能加工单元可以使工件自动装夹到位并进行加工。换言之,自动装夹时,不会影响另一主轴的加工,这一特点可以缩短大约10%的加工时间。

此外,四轴加工非常迅速,可以同时有两把刀具进行加工。当机床是成对投入使用的时候,效率的提高更为明显。也就是说,常规车削和硬车可以并行设置两台机床。

常规车削和硬车之间的不同点仅仅在于刀架和集中恒温冷却液系统。但与常规加工不同的是:常规加工可用两个刀架和一个尾架进行加工;而硬车时只能使用一个刀架。在两种类型的机床上都可进行干式硬加工,只是工艺方案的制造者需要精心设计平衡的节拍时间,而Index机床提供的模块结构使其具有更强的灵活性。

以高精度提高生产率

随着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用户对于精度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采用G200车削中心进行加工时,冷启动后最多需要加工4个工件,就可以达到±6mm的公差。加工过程中,精度通常保持在2mm。所以Index公司提供给客户的是高精度、高效率的完整方案,而提供这种高精度的方案,需要精心选择主轴、轴承等功能部件。

G200车削中心在德国宝马Landshut公司汽车制造厂的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厂不仅生产发动机,而且还生产由轻金属铸造而成的零部件、车内塑料装饰件和转向轴。质量监督人员认为,其加工精度非常精确:连续公差带为±15mm,轴承座公差为±6.5mm。

此外,加工的万向节使用了Index公司全自动智能加工单元。首批的两台车削中心用来进行工件打号之前的预加工,加工后进行在线测量,然后通过传送带送出进行滚齿、清洗和淬火处理。最后一道工序中,采用了第二个Index加工系统。由两台G200车削中心对转向节的轴承座进行硬车。在机床内完成在线测量,然后送至卸料单元。集成的加工单元完全融合到车间的布局之中,符合人类工程学要求,占地面积大大减少,并且只需两名员工看管制造单元即可。

五,数控车削加工中妙用G00及保证尺寸精度的技巧

数控车削加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行业,如何高效、合理、按质按量完成工件的加工,每个从事该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经验。笔者从事数控教学、培训及加工工作多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技巧,现以广州数控设备厂生产的GSK980T系列机床为例,介绍几例数控车削加工技巧。

《【精华】顶岗实习周记汇总十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